中国近代第一中医,造福无数人,临终把10张中药
中医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历代名医也不少,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对“八纲”总结了“八法”,华佗则是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闻名天下,并且创立了“五禽戏”。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重医也重德,收集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了辩证治疗,享有“药王”之称,唐朝社会开放,与世界联系颇多,我国的医学理论和著作也大量外传到了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宋代时,宋朝廷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不过金元以降后,中医开始没落,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则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晚清时期,西方列强闯入,带来了新思想、西医等。
因“西强东弱”,我国不少人主张学习西方的新文化,因此西医虽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短,但影响确实很大的,中医学甚至曾陷入了存与废的争论中,就算一些学子知识丰富,他也认为中医不过是迷信。
而我国近代第一名医是施今墨,原名毓黔,字奖生,于1881年3月出生在贵州,祖籍是浙江杭州,施今墨的外公是清末长江水师大臣李秉衡,他的舅父是河南安阳的名医李可亭,有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因此施今墨十多岁的时候就接触了中医。
那时候施今墨基本是处于观摩阶段,并且没有实际操作,1902年,21岁的施今墨跟随父亲到了山西,后在山西法政学堂毕业,并且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施今墨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
施今墨在学习中医上非常肯下功夫,而且参与过革命,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施今墨以客卿的身份协助制定了陆军法典,在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期间,也曾请了施今墨诊病。
1929年,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施今墨对此深感愤怒,虽然中医与西医曾处在对立面,但施今墨认为中西方是可以结合的,医生做的不过是救死扶伤,既能用中医救,也可以用西医,还可以中西医搭配治疗,怎么就要废止中医?
施今墨等组织了华北中医请愿团,最终挽救了中医,1930年时,施今墨应邀去陕西为杨虎城将军治病,此时施今墨的医术医术炉火纯青,在了解病情后清楚怎么治疗才最有效,施今墨药到病除的名声也打响了。
之后施今墨为溥仪、载涛、李宗仁等人都医治过,施今墨也与中医名医萧龙友、孔伯华等人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培养不少中医人才,1932年,中央国医馆成立,施今墨任职了副馆长。
施今墨也重医德,关爱病人,有时自己病倒躺在床上,还要对学生说:“不要远来的病人拒之门外,实在病重领进来我给看看。”施今墨总结前人的经验,从看病中得到经验,一生也研究出10张秘方。
1969年,施今墨在临终前将自己的秘方全无偿捐献给祖国,并且一再叮嘱自己的学生和子女,说:“我虽今后不能再看病,而我的这些经验,对人民是有用的,一定要整理出来,让它继续为人民服务。”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zyzzzz.cn/zonghexinwen/2021/032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