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1岁的他,怎么在巨大的瘟疫面前,拯救了大
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在走向灭亡的最后一个冬天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东北爆发了一场巨大瘟疫,前后持续了六个月之久。眼看着疫情即将无法控制,一位马来西亚华人站了出来,不仅拯救了众多苦难的老百姓,更是替孤立无援的大清帝国保住了东北。
这场瘟疫其实就是在中世纪时期差点毁了欧洲的“黑死病”,即鼠疫”。黑死病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肆虐,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六世纪,使罗马帝国人口锐减四分之一,从此一蹶不振;第二次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超过2500万人为此丧生。
而东北的这场瘟疫起因是什么呢?这还要从沙俄说起,为了开发新领土上,沙俄一边鼓励国内百姓东迁,一边大量招募中国劳工前来务工和建设。在此期间他们大量捕捉土拨鼠用于贩卖和食用,土拨鼠不仅皮毛珍贵,还因肉质鲜美被他们作为日常食物之一,而他们并不知道土拨鼠为“鼠疫”的主要宿主,1910年10月的一天,由于华工误食了染病土拨鼠,导致西伯利亚爆发了鼠疫。
俄国人当然非常清楚鼠疫的危害,所以不愿采取任何救治与隔离措施,强行将中国劳工遣返回国。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由于西伯利亚极度寒冷并且人口稀少所以鼠疫很快被隔离开来,但可怜的中国劳工们却将病毒带回了国。
1910年10月21日,中俄边界的一个小客栈内来了两个伐木场的工人。由于客栈里都是大通铺,人员很杂,加之外面气候太过寒冷无法开窗通风,几天之后多名房客和店员相继死去。而清政府此时已是自顾不暇,所以满洲所发生的疫情并没有引起官府的足够重视,结果病毒随着铁路一路南下,11月初来到了哈尔滨。
哈尔滨在当时已经成为东北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之一。居住着大量的居民,哈尔滨北部还有一个聚集了两万多人口的大型贫民区,疫情就是在这里彻底爆发,并迅速传遍了整个东北,疫情来势汹汹,而清政府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疫情不断向南蔓延,清政府无奈之下拟派外务部海军总医官,毕业于美国丹佛大学的谢天宝博士赴东北救灾,然而谢天宝提出的要求却是除非朝廷拨付巨额安家费,否则拒不赴任。最终曾任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的施肇基先生举荐了马来西亚华人、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北防疫总医官,并要求伍连德即刻赶往东北。
因为当时世界医学对鼠疫的认识还很不足,普遍认为鼠疫就是通过老鼠携带的病菌传播的。可是伍连德调查后认为东北的天气如此寒冷,老鼠躲在洞中根本不敢出来,所以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于是伍连德顶着巨大的压力,解剖了一具感染者的尸体,最终确认此次的鼠疫不同以往,它靠人们的唾液即可传播。
伍连德得出的结论立刻遭到了国际医学上的质疑,随即日本派出专家组,他们一到哈尔滨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捕捉老鼠,可是连续解剖了数百只老鼠也并未发现鼠疫病毒。与此同时受清政府委托,有着丰富鼠疫防治经验的法国医生迈斯尼也认为唾液传播不可能,坚持在东北灭鼠,并且在出诊患者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结果仅仅到达疫区十天的时间,迈斯尼就染病去世。这下伍连德一下子成为了东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于他的要求,清政府开始无条件支持。
既然认定了唾液传播,伍连德马上上书朝廷要求封锁哈尔滨城、管制东北的铁路运输,同时还要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防止疫情蔓延到北京。对于参与防疫的医护人员,必须带上他发明的由两块纱布夹着吸水药棉的口罩工作。可由于病毒来得太凶猛,哈尔滨北部贫民区的大量尸体根本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大部分都堆在露天。伍连德非常清楚这些尸体的危险性,思虑再三后决定集体焚烧,在那个年代,土葬是传统,火葬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况且是一次焚烧几千具尸体,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违!出乎意料的是摄政王载沣却认为非常时期可用非常手段,于是在1910年的大年初一,哈尔滨举办了一场集体火葬,4400具尸体被集体焚烧,疫情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zyzzzz.cn/zonghexinwen/2020/102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