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正常的女人,气血充盈,机能活跃,年轻美丽;月经不调则气血亏虚,无血可下,气不上盈,血不下达,气血循环淤滞,便如枯草一般。
何为月经不调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说》有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夫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流通,脏腑之血,皆汇注于此。冲任皆奇经,而血之生化由肝、脾、肾三脏共同完成。若七情内损(内因),六淫外侵(外因),兼之饮食劳倦,致脾胃日亏,化源日薄,冲任日衰,神色日夺,则成病也。
由上可知,女性月经不调多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劳倦过度、精神紧张,使脏气受损,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为病。以致月经出现提前推后,经前乳胀、腰酸腹痛、心烦易怒;经期腹痛、色量异常、黑如豆汁、淡如黄土、淋漓不断;经后如大病初愈、头晕头痛、困倦乏力如此等等。
如何衡量月经是否正常?
可以从月经周期的长短、经量的多少、色泽的深浅、经血的厚薄四个方面判断。如果发现月经有这些方面的变化,即属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在临床上可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闭经、崩漏等。
从李娅医生近四十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治疗月经不调,应以明确病因为先,辨清寒热虚实为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予以调理。总体治疗原则分为调气血、和脾胃、养肝肾。
李娅辨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
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
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
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李娅医生说,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病例一则:李某,女,29岁,在一家外企公司从事品牌策划工作。因痛经于2012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主诉自月经初潮至今痛经不愈,每次腹痛难忍,痛缩一团,严重时晕倒,还大汗淋漓,平素畏寒怕冷,即便夏天也会手脚冰凉,身体偏瘦,平时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不按时吃饭再平常不过,每次痛经都要卧床休息1-2天才稍缓。
药用:人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淫羊藿15克,熟地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白芍15克,益母草15克,甘草3克,大枣20克,柴胡10克,鸡血藤15克,菟丝子15克。5剂,水煎服,一日三次。于当月月经前一周服用。服药后当月痛经时间缩短,汗轻。另嘱平时服博粹堂祖传“经灵丸”以调气血。下一个月经周期,维持原方,去人参,加党参15克,肉桂5克,黄精15克,5剂,水煎服,一日三次。连续三月,患者痛经逐月减轻至完全消除,月经正常。随后,在李医生的建议下,服博粹堂祖传十全十美膏,2月后面色红润,较之以前,也没那么怕冷了。
按:该病属月经不调范畴。患者素体气虚,平时精神压力大,痛经不断。李娅医生辨证为肝郁气滞、气血两虚,痛经。治以疏肝理气、健脾补血。方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皆健脾补气之要药,当归、川芎、熟地,滋阴补血,玄胡、白芍理气止痛。平日气血和顺,则月经规律。故加经灵散平时服用。经灵散为博粹堂百年祖传散剂,以当归、黄芪、对月草等多味中药配伍而成。内调气血,理气活血,温通止痛。临证而用,凡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之症,变通而治,皆获良效。
月经不调多属虚症,调补最宜选膏方
女性以血为本,在生理上与男子不同,其“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易耗气伤血,从而导致气血亏虚,所以月经不调的女性平时身体的抵抗力也不会很好。而这些虚证表现的女性就特别适宜采用膏方调治。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zyzzzz.cn/zonghexinwen/2020/102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