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在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0 引言
音乐疗法是以音乐为主要干预措施,用来帮助病人改善健康状态、促进病情恢复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五行音乐疗法将中医五行学说与中医辨证原则相结合,针对患者疾病特点,进行乐曲调式的选择,从而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2],截止到2015年,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达2.8亿[3],慢性病给病人带来失眠、焦虑、抑郁、疲乏、疼痛等症状困扰的同时[4-10]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五行音乐疗法因具有其非侵入性、成本低、操作简易、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中。本文针对五行音乐疗法在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其应用范围、联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为五行音乐疗法在我国慢性病患者干预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 国内外关于音乐疗法治疗慢性病发展
音乐用于疾病治疗是基于古老的跨文化信念,即音乐可以对身心产生“治愈”作用。1749年 Brocklesby医生出版了《现代音乐》,指出音乐可以促进身心之间的联系,恢复内在和谐[11]。随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医学科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的建立,音乐治疗的机制逐步完善[12]即音乐可兴奋中脑边缘奖励系统(包括背侧和腹侧纹状体)中的多巴胺,从而使人心情愉悦[13]。1944年音乐治疗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确立为学科,音乐治疗师Elizabeth Stegem?ller作为现代音乐治疗的先驱之一,提出用音乐指导人的行为。DonaldHebb则认为,保持相同动作电位是两条神经融合或重建新连接的基础。因此,节奏作为音乐的本质,在产生的同时可刺激神经动作电位,音乐治疗将患者动作、呼吸、心跳等行为节律和音乐节奏相联系,重建神经反射,从而缓解病症。我国古代便将音乐用于治疗,而正式将音乐治疗确立为学科却在1988年。随着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和音乐治疗班的开设,我国音乐治疗学发展逐步完善。
在一项半结构化访谈中,癌症患者认为音乐具有镇静、支持和放松的效果,从而减轻了与癌症诊断相关的困难[14]。Bradt等[15]通过对52项临床试验进行综述发现,音乐干预可能会对癌症患者的焦虑,疼痛,疲劳和生活质量产生有益的影响,但大多数试验具有偏倚。Bradt还针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并改善患者收缩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和睡眠质量[16]。Galińska[17]发现,音乐成分中的重复节奏对脑生理功能产生刺激,采用“双耳节拍刺激”或有节奏的光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Garza-Villarreal[18]提出,音乐治疗作为非侵入性、低成本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各种类型的慢性疼痛并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症状。
2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病治疗发展
五行音乐疗法是将五种中国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配属五行(金、木、水、火、土),根据不同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五情(怒、悲、喜、忧、思)情况对症施乐,以达到治疗身心疾病的目的,其相对应的关系分别为宫—土—脾—思,商—金—肺—忧,角—木—肝—怒,徵—火—心—喜,羽—水—肾—恐。故不同脏器的疾病可以根据其对应的调式并结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治疗音乐。如脾病可选择宫调音乐。脾虚则可以按照“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选择徵调音乐。木克土,怒胜思,脾脏疾病患者在极度思虑的情况下则可以选择以情胜情的角调。此外,研究者除选取不同调式五行音乐外,对演奏音乐的乐器也进行了选择。如埙、笙的声音较为柔和敦厚,适宜演奏宫调音乐;古筝铿锵有力,适宜演奏商调式;古萧、竹笛优雅婉转,适宜演奏角调;古琴和小提琴音色轻松活泼,适宜演奏徵调;鼓声苍凉柔润,适宜演奏羽调[19]。《史记》中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脉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羽动肾而和正智。优美而丰富的音乐可以增强脏腑生理功能,使人轻松愉快、消除疲劳。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肾脏、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和口腔疾病[20]。其中,我国五行音乐疗法研究多集中于肿瘤患者、脑卒中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常常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耳穴压豆等,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疲乏、疼痛、失眠等症状进行治疗。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zyzzzz.cn/qikandaodu/2021/0707/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