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有一群学过中医的欧洲人
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瑞士,有一批土生土长的欧洲人远赴东方学习中医,然后回到家乡,用古老的东方医学为西方的患者服务。近日,瑞士“瑞士资讯”网站刊发文章,讲述了这些瑞士中医的故事。
瑞士社会逐渐接受“东方疗法”
“瑞士资讯”称,瑞士医疗保险开始涵盖中医治疗之后,近30年来,瑞士社会增进了对中医的了解,慢慢接受了这种“东方疗法”。走进瑞士的中医诊所,你见到的不再只是亚洲面孔,瑞士当地的中医大夫也越来越多。他们或自行开业,或与瑞士医院合作,使中医能够不借助翻译、直接为当地患者服务。
瑞士中医协会前会长西蒙·贝克尔目前服务于苏黎世州的湖院中医,这是一个与瑞士当地医院合作的中医项目。他在美国接受了中医培训,取得学位,曾在中国的哈尔滨实习。
贝克尔对“瑞士资讯”表示,“目前在瑞士约有1000名医生受过中医的训练,能中西医兼治,但是很积极投入中医领域的只有约500人,他们是瑞士医疗系统认可的医师。而像我这样只受过中医培训、没有西医医师执照的,在瑞士称为治疗师,目前约有1300位。”
尼古拉斯·兰明博尔医生在北京接受了中医培训,曾在瑞士医院里的中医部门服务,目前自行开业。他告诉“瑞士资讯”:“目前瑞士开放的中医项目为针灸、草药与推拿,这容易让瑞士患者以为这些就是中医的全貌。然而中医能治的比这些更多,中医的强项就是对人体的全面关照。”
“瑞士资讯”报道称,在瑞士政府认可的体系中,自然疗法分为针灸推拿、中医中药、顺势疗法、欧洲草药与印度传统医疗体系。瑞士中医治疗师的考试内容除了针灸推拿和中医中药两项之外,还包括西医知识、生理学、病理学、急诊学、医学伦理与职业伦理。
瑞士人眼中的中医培训
贝克尔曾任瑞士驰魏(Chiway)中医学院的校长,这是瑞士最古老的针灸和亚洲医学学校。他对“瑞士资讯”表示:“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在瑞士行医很重要的一部分,受过训练的瑞士治疗师没有语言障碍,也熟悉当地的文化。15年前,接受中医训练或许还需要会中文,但今天许多典籍都已经有了德语和英语的译本,所以中文不再是一个中医治疗师的必需能力了。在瑞士的德语区行医,反而是德语更为重要,因为这对促进诊疗有很大的帮助。”
先在瑞士学习中医、后到中国留学的尼娜·赵-塞勒尔赞同这一观点。她告诉“瑞士资讯”:“瑞士人注重交流,医生需要关注病患的心理,教授其养生的思想和方法,这一点瑞士是领先世界的。教病患观察自己、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抵抗力,就能增强中医药治病的效果,持续治疗也可以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因此在瑞士,中医大夫有时会将中医与欧洲自然疗法并用。
赵-塞勒尔认为:“中瑞两国的中医教学重点不同,目的也不同。中国的教学重点在于让毕业生能够做到中西医结合,要能在中国的医院里工作;瑞士中医的重点则在于配合西医原有的治疗,用中医的方法来教病人养生,认识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的可持续性。”
她同时认为:“瑞士中医学校都是私立的,老师们很博学,授课的积极性很强,内容也精彩。中医学校的教学虽好,翻译的中医作品却多半是节选式的,可能只是一派,不够完整,无法纵观中医全貌,颇有局限性。”
“他们在来看中医之前,已经看过很多医生”
“瑞士资讯”报道称,总的来说,在瑞士求诊中医的人数近年来增加了。这部分是由于在化学药物兴起前,使用草药进行治疗也是欧洲的传统做法,所以当地人不难接受东方的医学智慧。在赵-塞勒尔的诊所里,老中青三代的患者都有。根据她的观察,“这20年来患者的结构的确有些变化,从前女患者多,现在男性增加了。尤其是中年人,他们在来看中医之前,其实已经看过很多医生,他们需要口碑,需要快速、看得到效果的治疗。有的治疗生效之后,他们也会带着孩子一起来”。她补充说:“年轻人喜欢时髦、好奇,也很能接受中医疗法。”
中医的触角广博,不同年龄的瑞士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中医。“瑞士资讯”称,近年来医疗保险的补助使患者尝试中医的意愿提高,中医调养的效果则是东方医学建立口碑的主要原因。
兰明博尔医生发现:“瑞士人的精神压力大,来求诊的病患许多是慢性病。在苏黎世看中医的病人里,也有不少外国人。”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zyzzzz.cn/qikandaodu/2021/0107/576.html